餐饮加盟网简讯:潮起潮落,自助餐被“吃”了
餐创网 2023-05-09 14:08:00
近年来,曾经人满为患的自助餐似乎失去了它的香味。为什么人们不再喜欢吃自助餐了?未来,自助餐模式的出路在哪里?
本文转载自袁国宝的《袁国宝》(ID:袁国宝1982)。
对于“吃货”来说,有什么比吃自助餐更享受的呢?性价比高,食物丰富,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追捧。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时光,自助餐都是过去很多人的首选。
过去街上到处都是自助餐厅。然而,近年来,人满为患的食堂已经悄然退出公众视野。
△五星级酒店自助餐,图片来源:图片网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月,中国有超过3万家公司经营自助餐厅,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仍在营业。
也就是说,实际上已经有近2万家食堂倒闭了。作为21世纪初流行的一种新型餐饮模式,目前形势异常严峻。
为什么人们不再喜欢吃自助餐了?或许在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,人们在看到更多更好的“美食”后,开始注重饮食的精细化。
在某种程度上,自助餐是一种更好的用餐方式。消费者只需支付足够的餐饮费用,就能享受到各种美味,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。
从市场环境来看,疫情的反复确实是导致大量餐厅倒闭的直接原因,食堂也是如此。
尤其是消费者吃自助餐,大多抱着“开着吃,想自己挣钱”的心态。然而,自助餐真的是中国人“吃”的吗?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“误区”。
不可否认的是,大部分消费者在食堂吃饭时都有一种吃到饱的心态,但这并不是食堂大量倒闭和亏损的主要原因。
△海鲜自助餐,图片来源:图片网
看来,食堂的失败还是因为“零和博弈”的经营模式。简而言之,食堂企业和消费者互相算计,互相防范。
01.自助餐起源于海盗?
自助餐的概念其实是“舶来品”。据说这是8世纪到11世纪维京人的一种吃法。这些人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,平时不习惯任何限制。甚至在吃饭的时候,他们也讨厌欧洲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规矩。所以饭菜做好之后,就堆在一起,大家各取所需,大吃一顿。
但这种饮食在世界各民族中都可以见到,尤其是在一些原始部落和大部分草原民族中。在蒙古包前烤全羊或者在印度篝火上烤火鸡,都是边唱边跳的“自助”。
秦汉时期,在中国的非正式场合,食物由侍者分发,放在每个人面前。每个人都吃自己的食物。这和自助餐风格很像,只是用餐风格更符合当时的礼仪。
中国现代最早的自助餐可能是在1910年世界鼠疫大会上,当时东北地区爆发了鼠疫。为应对这场灾难,清政府在奉天(今沈阳)召开了全球鼠疫研究研讨会,来自欧美的34位专家与会。
为了解决代表们的餐饮问题,会议选择了中西合璧的自助餐模式,既考虑了大家的饮食偏好,又提高了用餐效率,节省了各国代表的时间,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会议上。这家自助餐的负责人是郑兴文,他被誉为“江畔餐的鼻祖”。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北菜锅包肉。
现代自助餐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。由于文化的不同,中餐和西餐在礼仪上有很大的差异。要避免一起吃饭的尴尬,自助餐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在民国时期,自助餐在许多城市的餐馆里非常流行。
80年代后,自助餐模式再次风靡全国。然而,这种流行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解决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,而是因为迅速富裕的中国人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外出就餐。自助餐解决了老少皆宜的问题。
无论是喜欢清淡食物的老人,喜欢大鱼大肉的年轻人,还是喜欢甜食、冷饮、甜食的孩子,都可以在自助餐的各种美食中享受美味的乐趣,而不用担心没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。
02.时代的眼泪,越热越冷。
在没有正式餐厅之前,拉斯维加斯赌场有自助餐——赌客只需花一美元就可以品尝所有的菜肴和饮料。
直到1958年,餐饮业才出现了自助餐。点了主餐后,只要加几块钱就可以无限制享用自助沙拉。
后来进入快速发展的日本,把这种用餐形式翻译成了“自助餐”。“自助餐”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后,人们立刻爱上了这种用餐方式。
必胜客是中国首批引入自助服务的餐厅之一。虽然它限制每个人只能吃一盘,但最终在2009年取消了沙拉自助服务,因为必胜客低估了“塑造”老板的技术。毕竟一个盘子里放几层食物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毛毛的自助沙拉吧还在下雨,然后像“好仑哥”“四海一家”这样的自助洋快餐连锁店的扩张,就是大众的倾盆大雨。
还有自助“川味火锅”、“日料下井”等单一主题也开拓了新的市场,其规模和月营业额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。
但是说到中式自助餐,就绕不过金钱豹了。90年代初,金钱豹餐厅诞生于中国台湾省。2003年,这只豹子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。同年,中国加入世贸组织。
从2003年到2013年,中国GDP从13万亿元上升到56万亿元,面向高端市场的金钱豹也借了东风。
2010年,金钱豹的年营业额接近9亿美元,每年接待近500万客户。鼎盛时期,金钱豹在全国开了26家连锁店。
用餐空间大,装修豪华,食材高档。各种海鲜、肉类、水果、甜品都可以免费吃,包括哈根达斯,在当时被认为是冰淇淋中的奢侈品。
一时间,金钱豹成了“高端”的代名词,吸引了无数吃货。
每人几百元的价格为金钱豹定下了高端奢华的基调。于是,自助餐“攻略”大行其道,比如先水果开胃菜,再海鲜底料,因为这些食物不仅基本不占肚子空间,而且价格昂贵;如果有多余的精力,多吃肉;最后,水果和甜点结束。
甚至有经验的人一开始就告诉你,要做好身体状况和饮食姿势的准备,前三天少吃点,然后选择靠近桌子的座位,少喝水和碳酸饮料。
当然,即使当年人们吃不起金钱豹,消费者也有更多实惠的选择:主打学生市场的自助西餐厅Haolunge、自助烧烤餐厅Kinhans、主打廉价牛排和海鲜的自助餐厅Jibulu等等。
可见,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,自助餐厅的流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。
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高潮,人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。
同时,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远远达不到今天的水平。三文鱼、金枪鱼、牛排等高端自助餐厅食材对普通人来说很有吸引力。
所以“站进去躺出来”自然成为食客们追求的目标。
在那个物欲膨胀的时代,你不仅能吃饱,还能吃到好的自助餐,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。
2010年前后,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消费者开始接触到越来越丰富的饮食元素,各种餐厅的出现也迎合了不同群体的饮食需求。
2013年,一直高歌猛进的金钱豹开始出现各种亏损,直到2017年倒闭。说是“几代人的眼泪”也不为过。
消费升级直接转移了食堂的顾客。食客更注重“精准定位”餐厅,喜欢海鲜的可以去高档海鲜餐厅;喜欢吃肉的人可以直接选择烧烤店。
特别是在某个时期,国家大力提倡“光盘行动”。作为食物浪费的重灾区,自助餐成为反面典型,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。
于是,人们“吃回原样”的欲望逐渐降低;自助餐厅不再是高档餐厅;“大而全”不再受追捧,“小而精”的餐厅成为现代人高品质饮食的标配。
不仅如此,在食品卫生标准提高的大环境下,食堂也屡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。
2013年1月,央视曝光“假鱼翅”事件,金钱豹也榜上有名。打开点评软件查看自助餐的评论,经常会看到“鸡腿酸”“蛤蜊里有沙子”之类的评论。
很多昂贵的海鲜,不过是烂鱼烂虾,甚至是前一天剩下的大部分食物。
连饮料都容易出问题。研究人员测试了21家不同自助餐厅的76片柠檬,发现70%的柠檬含有大量来自生肉或家禽的微生物,包括大肠杆菌。
各种自助餐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望而生畏。
时代赋予了食堂强大的生命力,但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你连招呼都不会打。
大家都知道转型,但都陷入了“零和博弈”
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,暴饮暴食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吸烟和饮酒。
去年年初,一只肚子很大的著名泡泡龙意外死亡。他以“吃下”自助餐而闻名。视频中,他总是一边捂着肚子一边给食堂老板“上课”,让老板用自己的饭量见证食客的极限。去世前两个月,另一名19岁的赤波也因脑出血去世。
宝龙猝死后,很多人在他最后的视频里留言:愿天堂没有自助餐。
Z世代对食物的需求直接跳到了马斯洛需求的第三层次。这一代挑剔的年轻食客,比起多吃,更在意食物的食材质量、烹饪方法以及餐厅的环境和氛围。
消费者在吃自助餐的时候,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,但这也会导致另一个问题——降低消费体验。
消费者一旦有了这种心态,就会直接找贵的吃,不喜欢也没关系,只要能“不亏”就行。
这样消费者吃了一堆不一定喜欢的食物,又不保证退货,导致很多人尝试过自助餐后不再向往,进而导致自助餐的回头客很少。
商业方面,食堂也做了各种应对顾客的对策。
自助餐厅通常会大规模购买劣质食材。这样,他们可以降低成本,获得更高的利润。在用餐技巧上,自助餐厅通常率先提供充足的饱腹感食物,并以有限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成本的食材。
正因为如此,消费者吃自助餐的体验越来越差,导致很多消费者将自助餐厅列入“黑名单”。
此外,不少商家还规定“剩菜要罚款”或“每人一次最多两份”,以节约粮食的名义限制食客消费高档食材。
但是这些规定表面上作用有限,于是企业开始考虑各种表面上放不下的小动作。很多人在吃自助餐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龙虾鲍鱼摊的成品做的很慢,排着长队。至于蛋炒饭之类的国民美食,有无限量供应,而且巧的是,就在附近。消费者被龙虾和鲍鱼吸引,却在排队的路上忍不住吃了满满一肚子的主食,结果失败了。
双方都想占对方便宜。最后可能是两败俱伤。不同的是,食客可以输无数次,商家只能输一次。所以,要想解决这种僵局,就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零和博弈的局面。
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,还是得想办法让买卖双方没有占便宜的余地。
04.自助餐共赢的未来在哪里?
首先,高质量、高价格的“大餐”自助。就像一些高端酒店提供的自助餐服务一样,这家自助餐厅的食材高端,价格昂贵。食客不用担心吃到假货,餐厅也不怕被食客吃掉。
其次,白领的自助餐性价比高,方便。这种自助餐厅在欧美很受欢迎。大多位于写字楼人口密集区,主要用于午餐。
这家餐馆的菜是提前准备好的。食客可以拿起来吃,也可以带走,适合上班族快节奏的生活。沙拉,清淡的食物和其他家常菜在餐厅里大多都有。原料不贵,但能满足白领的营养健康需求。
这种自助餐也开始在中国出现。当然大部分还是采用“半自助”模式,有自助部分,但是自助的价格也会分几个档次。
第三种是低价自助,直接用普通食材。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麻辣烫,其实就是这种自助餐的代表。
在麻辣烫餐厅,常见的点餐流程是:食客自己拿碗,从各种食材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食材,放入碗中,然后交给前台烹饪。结账时,根据重量而不是菜的不同来计算总价。
但食物质量只能说一般,尤其是“荤菜”。几乎没有“纯肉”,只有淀粉含量高的午餐肉。这也是企业和消费者妥协的结果。
既然每种食物的价格都不一样,为什么不做一个主题的自助呢?
已经有人在探索这种单一的自助模式了。
披萨自助、生蚝自助、烤肉自助、饺子自助开始同台竞技。既准确确定了成本基准,又避免了与众多同行的竞争。
半自助,包括吉野家推出的主打日式固定食品的也可以归为这一类,主打自助面包的黑眼烘焙面包店也是一种新颖的探索。
或许,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自助餐,而是因为大家的用餐选择变得多元化了。自助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膳食中可以随意选择的一种饮食方式,其中曾经高端的食材也开始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如果连自助烤肉、自助海鲜、自助火锅这样的单体自助都厌倦了,那自助餐还有前途吗?
只要能体现一种悠闲而丰富的生活方式。
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尝试没见过的东西,感受世界的美好,像维京海盗一样挣脱世俗的束缚。这种生活上的自由,也许就是自助餐的终极目标。